首页>新闻报道>新闻报道

利剑重拳护航脱贫攻坚——金昌市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综述

2021-12-28 来源:每日甘肃

三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推动整改问题5093个,处置问题线索85件,处理81人,清退追缴资金160万元;

  发挥甘肃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作用,纳入监管资金72.6亿元,整改处理举报153件,收缴违规资金50余万元,对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核查,处理22人,其中党纪处分1人;

  受理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14件,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1件,处理19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事关民生福祉。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责组坚决扛起护航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响鼓重锤、尽锐出战,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巡视巡察、调研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聚焦责任落实 保障脱贫攻坚

  知责才能明责,明责方能尽责。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护航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决履行监督责任,层层传压推动层层履责,切实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成立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18年至2020年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1+X”监督检查、负面清单管理、线索移交、直查直办等制度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层推进、信息互通、融合互动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监督责任落实落细。

  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督办督查、约谈问责、考核评价等手段,不断压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对县区和乡镇党委履责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督导,约谈县区党委和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10余人次;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检查室扎实开展“一抓七看”监督检查,全覆盖约谈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把专项治理作为县区纪委书记专项考核评价、市管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用考核“指挥棒”推动各级各部门把主体责任刻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完善政策、责任、问题等“三个清单”,督促扶贫、财政、民政等单位分别梳理汇总精准扶贫惠农政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兜底保障等问题清单,对近3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围绕“3+1”冲刺清零、异地扶贫搬迁等,督促职能部门开展“回头看”集中核查,实现问题清零;制定印发《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向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办法(试行)》,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

  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围绕做好永昌县红山窑镇的帮扶工作,牵头协调各帮扶单位认真履职,筹措救助资金110万元发起成立“红山窑镇特困群众生活应急救助爱心专户”基金,累计为104户因病因灾特困家庭发放救助金28.78万元;协调落实建设资金280余万元,建起扶贫养殖小区、扶贫车间1个;帮助红山窑镇向上争取村社道路建设资金300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资金50万元;帮助发展芨芨草扫帚产业,督促12个村统一规范设置村务公开栏,全镇666户218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细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贴身监督”嵌入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发力、高效监督,确保脱贫攻坚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做实日常监督。充分发挥“督战队”作用,通过明察暗访、约谈提醒、参加会议等方式,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问题整改开展常态化监督,推进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15轮明察暗访,重点围绕反馈问题整改、政策措施落实、干部作风问题等,全覆盖监督检查12个乡镇和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40余个。

  ——抓实专项监督。聚焦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实,科学统筹力量,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到户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以及盲目合村并居、违法乱占耕地建房、人防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作,督促整改问题28个。扎实开展“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扶贫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乱收乱支、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等突出问题。牵头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五察五治”专项整治,设立7个基层作风建设监测点,集中纠治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敷衍塞责、吃拿卡要、生冷横硬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春耕备耕、种植养殖、劳务输转为重点,深入县区、乡镇、村社开展多轮次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各类问题222个,查处失职失责、瞒报漏报、措施不力等问题34件,处理6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

  ——突出巡察监督。充分发挥政治巡察优势,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巡察重点。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8轮常规巡察,对18个成员单位和54个市直部门单位、12个乡镇以及166个村、社区落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开展巡察,移交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8件,处理1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落实,先后2次对全市12个乡镇、57个村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7个。各派驻纪检监察组跟踪督促整改巡察发现的问题465个,移交问题线索82件,查实63件,处理61人。

  ——主动下访监督。市纪委监委由班子成员带队,相关部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走访、核实了解相关情况等方式,对12个乡镇包片开展下访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排查发现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已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5项,办结问题线索6件。

  着眼惩建并举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市纪委监委始终把提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查办质量、提高基层群众满意度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纪法效果的有机统一。

  畅通监督渠道。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运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纪检监察“信、访、网、电”监督举报知识;健全与巡察、扶贫、审计、财政等部门的问题线索报送机制,落实信访前哨到村、廉政监督到村、纪检干部到村、纪法宣传到村“四到村”制度,选聘村(社区)廉情监督员172名,划片建立“廉情联系点”14个,制发“廉情联系卡”2000余张,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2018年以来累计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95件,受理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21件,办结198件,正在办理23件。

  全面摸排起底。成立两个指导组督促指导县区纪委监委集中力量查办问题线索和重点案件,对2017年以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大起底”“回头看”,梳理排查问题线索205件。对县区扶贫领域初核了结问题线索进行集中起底排查,发现各类问题69个,提出处置意见6件。严把案件办理质量,对县区2017年以来办理的163件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案件办理质量评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项,补充核查完善问题线索8件,复核复查问题线索9件,有效防止“放水”“缩水”问题发生。

  快速查办处置。对扶贫领域重点问题线索“七种情形”,实行“七个一律”,通过领导包案、直查直办、提级查办等方式,优先处置、严肃惩治,对敢伸黑手者坚决查处、绝不手软,释放强大震慑效应。2018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1件,市纪委监委直查直办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5件,处理19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以案促治促建。督促县区纪委监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对45名干部作出调整;制定《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实施方案》,督促139个行政村全面梳理、归纳、绘制、公开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市级媒体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17件49人,教育警醒身边人;向问题突出的相关单位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27份,督促发案单位以案为鉴,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持续深化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甘肃新媒体集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ICP备案号:  陇ICP备19001138号-7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