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纸上敦煌”:上千张壁画剪纸 演绎“莫高”故事
【解说】衣袂飞动的飞天、线条流畅的菩萨、翩翩起舞的乐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剪纸非遗传承人庄生娟一只手拿起剪刀,另一只手捏住彩纸,上下翻转间,纸花片片飘落,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在她手下栩栩如生。
庄生娟打开一叠厚厚的剪纸本,里面收藏着她创作的千余张敦煌壁画剪纸,内容涵盖了洞窟内的藻井图案,佛经故事,飞天形象等等。
【同期】敦煌剪纸艺人 庄生娟
(这是)莫高窟61窟的迦陵频伽的伎乐天,它这个很有特色,你看人头鸟身,它有翅膀,它是你看这鸟的禽类的这个脚。这个好看的原因,可能是你们觉得,这就是我用了咱们最传统的那个剪纸的纹样锯齿纹,把它的羽毛装饰了一下。
【解说】敦煌剪纸历史久远,随着文化的沉淀,渐渐形成了鲜明的敦煌特色。
庄生娟告诉记者,最令她着迷的是敦煌壁画里变化极为丰富人物形象,轮廓的大小,眸子的位置,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会让整个形象变得陡然不同。例如大家熟知的飞天,不同朝代对它的描绘,也是大不相同。
【同期】敦煌剪纸艺人 庄生娟
(这个)是北周的,你看跟这个飞天不一样的是,这个是这种温文莞尔的,这种就是比较粗犷的,它的脸、眼睛,壁画里面就是这样画的,而且你看它胳膊上那个肌肉你看,都能感觉到,它的那个趾头都是比较粗犷的,包括它的飘带。
【解说】近期,她完成了一幅长1.3米、宽0.6米的《敦煌舞乐图》作品,这幅作品在一整张纸上完成,没有剪断一处。为了能使人物形象生动,庄生娟不仅一遍遍研究手中的手线稿,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敦煌壁画的书籍,反复地揣摩,在创作中将“阳剪”和“阴剪”结合起来,一些很细小的地方,用刻刀慢慢雕刻。
【同期】敦煌剪纸艺人 庄生娟
阳剪它就是像中间这些部位的这个飞天就是阳剪的,阳剪的就要线线相连,每一条线都要连上。你看这个稍为不连它就,你如果像这儿不连的话它就掉了,这朵云就掉了。不容易,一个小时就能剪这一段段。
【解说】但凡有人愿意请教剪纸技艺,庄生娟都悉心教学。她说,剪纸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莫高窟更是人类艺术的宝库,希望能教更多喜欢敦煌剪纸的学生,让大家热爱家乡,让传统文化传播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