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当前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
岷县县委党校 王敏霞
摘要:乡村振兴是现阶段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需要长期坚持发展振兴战略,但受当前的理念因素影响,重城市、轻农村造成乡村振兴受到限制,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探索现阶段的制约因素,以制约因素为主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阻碍因素;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农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发展机制,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深入剖析乡村振兴阻碍因素,以问题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振兴路径,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提升社会效益,带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国情、农情,在新时代下提出的新要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城乡关系变化以及现代化建设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打破乡村衰落的必要条件,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二、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
1、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不到位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那么,要振兴乡村,首先要让农民看到宏伟的蓝图,看到前景,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但是,大部分农民对政策不了解,只知道一个大概,特别是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政策不是很清楚。比如,很多农民不知道关于养殖补贴的政策,补贴的对象和范围、补贴的金额等都不清楚,他们只知道去问熟人、找关系。如果政策宣传更公开透明,深入到每一农户、每个农民,政策的执行才能到位。加大农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2、乡村产业发展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戈壁生态农业投入资金超过110亿元、累计建成2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2393个。一批彰显甘肃特色、体现乡村价值、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正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不断成长壮大,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我省乡村产业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不长、产业主体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农村的产业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些农民搞种植、养殖,并不了解市场的需要,就是看别人什么卖得好,下一年也跟着种(养);有些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却没有跟市场对接,柑橘丰收后只能卖几毛钱一斤,辛苦投入一年,到头来可能还要贴本。归根到底,关键还是乡村的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3、粗放式生产,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省粮食产能达到1163万吨,连续8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但我们仍需要注意农村粗放式生产方式并未改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素质低,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现代化农业设备、技术和知识难以推广,乡村年轻人务农意愿低,土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浪费,农业难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同时,我省农业在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方面依然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失衡,市场信息不对等,农产品品质差、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4、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
乡村产业的振兴必须要有农业科技和信息化的支撑。目前甘肃省农村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还不能完全支撑产业振兴的需求。用中药材举例,有很多地方的中药材虽然品种好,收成好,但缺乏信息和技术,不知道怎么加工运用。因此,科学技术对乡村产业的振兴很重要。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就谈不上乡村产业振兴。
5、乡村振兴人才缺乏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3-4]。目前,乡村发展缺乏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缺少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懂信息、懂网络的农民。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队伍做保障。
6、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乡镇政府还没有完全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许多与农业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农技、畜牧等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乡镇繁重的事务被充实到其它岗位上。
三、关于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1、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先导
202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初步走上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增幅高于一产增幅,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7%,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支撑的“甘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2、以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6],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落实好该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样才能真正团结带领大家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升农村百姓的幸福指数。
3、以加强乡村组织建设为保障
一是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了党的执政根基。为此,乡村振兴要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政府也要转变管理思想,真正把中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涉及全乡镇的公共事务、公共利益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村组织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不干涉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
4、以实际行动振兴乡村
一是做精现代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围绕水果、中药材、养殖等产业,选择重点区域,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二是以农业产业为依托,推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经营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环保知识;同时还要建立一个乡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学林,李浩贤,王建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障碍因素与解决对策——基于河南部分县区调研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8,15(07):31-34.
[2]张劲松.乡愁生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背景下中西部乡村振兴的实现[J].江苏社会科学,2018,14(02):6-16.
[3]胡顺.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4(05):182.